春夜别友人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背景了解: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银烛、明月、晓天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离堂、别路、金樽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夜晚→拂晓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室内→室外朗读诗歌,初探诗意思考: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再读诗歌,体会感情(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三读诗歌,品味语言(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空间:景色: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课堂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现真挚情愫。写的不温不火,却恰如其分的传递出依依不舍的友情,又不给人张扬之感。《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首联、颔联中哪些词语表达了秋季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感情?•“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