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长恨歌》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朝文学家,诗人.初与元稹并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倡导者,后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代表作有: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杂律小诗:《暮江吟》、《钱塘江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竹枝》、《长相思》、《与元九书》.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作品“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以充分发挥其“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中唐诗歌流派。△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历史上曾出过许多作品,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元杂剧白朴的《梧桐雨》、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明代传奇吴世美《惊鸿纪》清代传奇洪昇的《长生殿》等等。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角度。二、《长恨歌》讲析△杨妃专宠△马嵬兵变△玄宗思念△仙境出现△寄物传情1.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2.“恨”的是什么?3.为什么说是“长恨”?4.作为一代君王的唐明皇为什么会出现“掩面救不得”的情形?5.为什么要将杨赐死?6.杨贵妃将唐明皇“迷惑”到那种程度?7.杨靠什么“迷惑”君王?8.杨的“美”与“媚”是悲剧的根源吗?如果不是,又是什么?《长恨歌》主题辨析△讽谕说:《长恨歌》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爱情说:《长恨歌》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隐事说双重主题说:《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1、从作品描写的事件来看,写了两个互为因果的悲剧:△政治悲剧;作者是持有讽喻态度△爱情悲剧: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和对真挚爱情的赞颂。对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都超过了前者.2、从作者在诗歌中投入的感情来看,开始虽无疑含有一定的讽喻,但最感人的部分是对李杨爱情的歌颂与同情。3、从作者本人对《长恨歌》的评价来看,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时,将《长恨歌》归入了感伤类,而不是讽喻类。“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4、从白居易个人经历来看,有可能是爱情悲剧触发了他的伤感思念之情.“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冬至夜怀湘灵>四、文本分析•《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生离死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救不得—可怜思不得—可悲梦不得—可痛寻不得—可恨“六军不发”。由于自己的荒淫误国,君王已失去了民心和应有的威严和霸气,在江山与美人之间,他已丧失了抉择的权力,如果僵持下去,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将会遭受灭顶之灾。六军将士认为“安禄山叛乱”是因为杨贵妃迷惑唐明皇所致。日高起不早朝无闲暇夜专夜醉和春看不足美媚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有的分二部分•前一部分写安史之乱以前,玄宗"重色思倾国",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从此君王不早朝";后一部分写安史之乱爆发,贵妃殒命,从而演绎出了玄宗、贵妃人间天上生死相思而永无见期的爱情悲剧。•有的分四部分•第一段写杨贵妃专宠。第二段写马嵬兵变。第三段写明皇思念杨贵妃之苦。第四段写杨玉环死而复生,李杨恩爱不绝。有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思得倾国玉环入选沉溺欢爱(春寒赐浴、淫欢忘政、杨妃专宠、兄妹列土)酿成倾国淫欢倾国第二部分:弃都避难生离死别征途肠断妃死恨生第三部分:生者相思(马嵬徘徊、睹物思人、孤灯难眠)道士觅魂(遍求不见忽闻太真)死者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