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3)第第22节节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文章主旨)的语句等。重要信息的筛选需要抽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点拨点拨方方法法(一)在重要信息的筛选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以下五种语句:1.显性指代语。为了简洁,行文时往往用指代语。许多语境特征,比如相关的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的联系等,都会在话语中得到反映。反映这些语境特征的语言成分就叫指代语。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都是指代语的明显标志。点拨点拨方方法法2.理性总结语。总结语是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回忆柔石,有这样的话:“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这里的“硬气”“迂”,已经把柔石思想性格的特点概括出来了。点拨点拨方方法法3.形象描述语。在散文、小说、诗歌中,经常遇到情态描述语。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开头一节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而最后一节则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由“轻轻的”变为“悄悄的”,这反映了诗人情绪的脉络。点拨点拨方方法法4.主题衔接句。主题句是传达重要信息的,过渡衔接句也同样起着传达重要信息的作用。其实,过渡句不仅显示着文章的层次脉络,也常常显示着主要的信息。5.标题语。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就给我们很多疑问,“最美”在何处?在宁静。点拨点拨方方法法(二)在重要信息的筛选过程中,要学会筛选以下五种信息。1.明辨同一的信息。文章中不同的说法,表示完全一样的信息,就是同一关系。即某句话就是另外的某句话。如叶圣陶“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与“教是为了不教”就完全是一个意思,只是表述有所不同。点拨点拨方方法法又如,“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即“对铜奔马的其他命名都没有直截了当地体现其重要特点,这些命名都不可取”。文章中举某例(一例或数例),例子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也属于同一关系的信息。文章中举某名言或诗句(一句或数句),它(它们)恰恰都说明某一个问题,当然也属于同一关系的信息。点拨点拨方方法法2.寻找遥远的信息。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同一观点的地方可能相距较远;或者能支持某观点的句子、名言、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并不聚在一处,阅读时要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如,问《药》所描写的故事起止时间,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善于拉近遥远信息。小说开头“秋天的后半夜……”,结尾段“这一年的清明格外寒冷……”,两个信息拉近,恰好半年左右。仅仅半年,就发生了“华夏”的悲剧!点拨点拨方方法法寻找遥远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重点之一。3.发现隐蔽的信息。文章中有些信息是明摆着的,叫做“明示信息”。有些则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解、文中的括号内、文中的摘出句里,等等。在这些不显眼的地方可能隐蔽着重要的信息,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漏掉。这也是我们阅读文章应该注意的,同样是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命题重点之一。点拨点拨方方法法4.挖掘潜在的信息。“潜在”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下面是《铜奔马正名》一文的开头几句话: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点拨点拨方方法法这几句话就隐含着下面这些意思:为具有这样“身份”的文物命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