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美读品诗: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姑娘?这个姑娘有什么特征?她在作者心目中是怎样的?知人论诗戴望舒(1905-1950),诗人、学者。原名朝实、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20年代和苏汶编辑《璎珞》《无轨电车》等杂志。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为多家报纸编副刊。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后在北平华北大学任职。诗歌《雨巷》为其代表作。著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被称为“雨巷诗人”“生命的寻梦者”。丁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姑娘:美丽愁怨忧愁静默惆怅哀怨彷徨知史论诗:1926年“三一八”惨案: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美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琪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利用上海青红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雇佣武装流氓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队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即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将纠察队缴械,致使纠察队员死百余人,伤二百余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人汪寿华被杜月笙骗去秘密杀害。13日,上海工人和市民十万人举行罢工集会和游行。队伍行至宝山路时,遭蒋介石军队开枪屠杀,死百余人,伤无数。接着蒋介石又封闭上海总工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捕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三天内就有三百多人被杀,被捕和失踪数千人。这一事件是中国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加紧反革命活动。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反共清党”,公开背叛革命。随后,封闭工会、农会等革命团体,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惨遭失败。这些对于年轻的诗人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雨巷:悠长寂寥我:独自冷漠凄清惆怅希望那么作者写姑娘和雨巷仅仅是为了表达爱情的朦胧淡雅吗?是爱愁,乡愁,还是……?写作特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2、复沓手法的使用3、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再次品读回味: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