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3文言句式与断句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考点分析]1.全国卷对文言句式并不单独命制考题,而是采用隐性考查的方式,将对特殊句式(也包括常见句式)的考查隐含在文言断句和翻译句子等题目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熟悉各类句式的特征,具备识别、运用和处理能力。2.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始于2014年,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2015年延续了这一考查方式。文言断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对文言句式以及句子的内容和语气等形成综合判断,其中,对句式结构的理解是核心。因此,掌握文言句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真题体验](2014·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C解析:A.“善属文”中的“属”是“连缀”的意思,“文”即“文字”,“属文”即“撰写文章”。正确。B.“践祚”也写作“践阼”,即“帝王即位”。正确。C.“励精”中“励”同“厉”,为“振奋”之义,“励精”为“振奋精神”之义。解释为“专心致志”错误。D.“荡覆”,结合原文提供的背景,意为“动荡倾覆”。正确。★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解析: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语段中的“以”和两个“之”。评析: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有两种方式,一是客观选择式,如本题;二是主观画斜线式。断句的基本方法是疏通文意,根据意思断句,但考生可根据文言文的语言规律运用标志法、句式法、修辞法、排除法等方法以迅速解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