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请思考以下问题:一、找出三个故事所在的段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个故事分别为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学习指导二、作者是如何通过三个故事刻画蔺相如的形象?作者写蔺相如主要从缪贤的评价“其人勇士,有智谋”为张本,详写了他一生经历的三件事。在“完璧归赵”中写他献策、入秦、智斗,最终将玉璧完好无损地送回到赵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在“渑池会”中,写他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将相和”中,写他避让廉颇,慷慨陈志,化敌为友。这三件事,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和不畏强暴,申明大义的品质。三、对廉颇、蔺相如二人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用了明写、详写的方法,笔墨酣畅,具体入微。除了正面描写外,还用了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对廉颇的描写采用了暗写、略写的方法,往往是寥寥几笔,性格全出。四、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有谋有勇、勇于改过的磊落胸怀。文言语法总结1、可予不(“不”同“否”)2、臣愿奉璧往使(“奉”同“捧”)3、召有司案图(“案”同“按”)一、通假字4、拜送书于庭(“庭”同“廷”)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二、古今异义1、窃计欲亡走燕(古:跑;今:行走)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格)3、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献;今:演奏)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前往)5、璧有瑕,请指示王(古: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命令)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动词;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妃嫔;今:美貌的女子)9、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与左相对)1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今:除父母子女外的亲人)8、以戏弄臣古:戏:戏弄;弄臣:为帝王所宠幸狎玩之臣。今:戏弄:玩弄。三、一词多义拜拜为上卿(授官)拜送书于庭(叩拜)徒徒见欺(白白地)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是)见徒见欺(被)坐章台见相如(接见)因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借助)幸君幸于赵王(宠爱)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而)宁许以负秦曲(担负)秦贪,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肉袒负荆(背)负四、文言虚词“者”、“也”“者”1、乃使其从者衣褐(结构助词,译为“……的人”)2、求人可使报秦者(结构助词,与前面的短语构成“者”字结构作后置的定语)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用在判断句中,表语气停顿)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在因果复句分句之间,表停顿,译为“……的原因”)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用在疑问句句尾,译为“呢”)“也”1、蔺相如者,赵人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陈述或解释的语气,与前面的“者”相呼应)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感叹等语气,译为“啊”)五、判断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5、我为赵将课堂练习1、使人遗赵王书2、礼节甚倨3、大王见臣列观4、璧有瑕,请指示王5、大王亦幸赦臣wèi送给一、为下列各句中红体字注音并释意jù傲慢guàn建筑物的一种xiá玉上的斑点shè赦免二、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判断句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而君幸于赵王3、且相如素贱人4、蔺相如者,赵人也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答案(3、4)三、指出下列句中蓝色字的用法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参考答案1、“者”提顿语气,表示原因。“也”语气词“啊”,也可不译。2、“者”与“坚明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