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知能整合考点直击真题演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重点,命题在形式上很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①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②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③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作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鉴赏表达方式、鉴赏修辞手法、鉴赏表现手法、鉴赏结构技巧。本专题两首宋词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摘要如下: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课文例句表达技巧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结构:过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修辞:比喻、夸张。表达方式:描写。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结构:过渡、照应。表达方式:议论、抒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结构:过渡。表现手法:衬托(正衬)。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课文例句表达技巧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表达方式:描写。表现手法:对比、反衬。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方式:议论、抒情。结构:卒章显志。整首诗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孙仲谋、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表现手法:用典整首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对比、用典。考点直击真题演练1.表达方式。(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②诗人是怎样运用××的方式抒发情感的?③诗歌借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④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2)答题步骤:①指出诗歌中记叙、描写、抒情的基本特点。②联系具体内容,阐释该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③分析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2.修辞手法。(1)设问方式:①本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②本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③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的。(2)答题步骤:①品读诗歌,明晓诗意,结合关键词判断修辞手法。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及目的。③赏析运用该修辞手法所起的表达效果。考点直击真题演练3.表现手法。(1)设问方式:①简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诗句或上(下)阕。④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2)答题步骤:①读诗歌,结合相关内容判断运用了哪种或哪些表现手法。②依据内容,纵览全诗,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考点直击真题演练4.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技巧,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等。(1)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伏笔照应。作者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且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照应主要有:①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②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③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以交代照应。在一些诗歌中,作者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情感。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考点直击真题演练(3)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白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与权贵抗争的心声。(4)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