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诵读训练鉴赏诗境课堂小结退出课件导入新课诗歌--文学之母 语言的钻石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朱光潜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伟大的哲人和诗人,在他一生中,不仅大量阅读古典诗词,而且身体力行创造了大量诗词。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 1590 多首,凭记忆手书 117 首,多为长篇叙事诗。正是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下一页下一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 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成分也常省略。请用正常的语序、散文的语言来表述这三句诗。2 .“ 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不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背景:本词作于 1925 年,时毛泽东 32 岁,正是风华正茂一生最有作为的年龄。其时他从上海回到韶山,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四处缉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独立于橘子洲头,感慨万千,遂作此词。诗人身处险境而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足见其胸襟气度。柳宗元《江雪》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背景:此诗作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永州时。)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下一页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远眺 远景近观 近景仰视 高景俯瞰 低景炼字炼意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古今秋思体会下列红色词的好处: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翔”突出鱼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犹如在天空飞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返 回〔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同?这和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