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导学: 1 、请用 2 分钟时间认真阅读导学提纲中基础感知部分,认真勾画,这里很重要。 2 、给你 13 分钟,认真阅读文章,填写探究未知部分,有疑惑的地方请记录下来,一定要抓紧时间。 3 、相信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发言,小组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思( 15 分钟)•要求:•1 、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2 、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3 、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重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要求:1 、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探究未知部分。(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2 、深入学习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要求:主动质疑,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善于倾听)3 、组长合理把控好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议( 7 分钟)要求:1 、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2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3 、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 挑出错误。4 、学生竞相展示时,须使用规范切入语,如“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我纠错”。展评问题探讨( 1 )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 ( 2 )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 , 目的是什么? 强调《春秋》是天下人之“仪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礼义之大宗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3 )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 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 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 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 “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 —— 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像壶遂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 4 )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 5 )结合第 9 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