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1037 年 1 月 8 日- 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 3900 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 · 中秋》、《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后赤壁赋后赤壁赋苏苏轼轼朗读前两段,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朗读前两段,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注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是岁:这一年。 望:农历的每月的十五。此外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将:准备。 归:回。 从:跟随。 既:已经。 尽:全,都。 仰:抬头。顾:环顾。 行歌相答:边走边唱,互相对答。 已而:过了一会儿。 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 薄:迫近。 顾:可是。 安所:从哪里。 谋:商量。 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第一段:写重游赤壁之前的情景。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看了这些,我们心中舒畅,于是一面走一面唱(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气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晚风清爽,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将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的时候,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这儿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是为您临时的需要而准备的。”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 1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