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 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运动讲习所,创办全国农民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 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题。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上 阕侧重写景,由景生情。下阕回忆往事,巧妙作答。写景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前三句)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舸鹰鱼静景(色)动景远景近景红染碧争击翔仰视俯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抒情百侣曾游忆往昔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曾记否中流击水设问 结 尾 ,回答“ 谁主沉浮” : 投身革命 , 急流勇进 , 担负大任 .语言极富表现力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 、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 击”字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飞”字则体现不出 这种气势。 2 、试比较“鱼翔浅底”与“鱼游浅底”的区别:“ 翔”字本用在鸟类上,用在这里,写出了鱼的自由轻快;“游”字则很常见。3 、试比较“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万类霜天都自由”的区别:“ 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