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 掌握词语1 沧桑 (cāng sāng) : 2 剥蚀 (bō shí) :3 坍圮 (tān pĭ ) :4 亘 (gèn) 古不变:5 捋( lǚ) :6 肆意:7 落寞:8 猝 (cù) 然: 9 纷纭:10 恍惚 (huăng hū) :11 恪 (kè) 守:12 焦灼 (zhuó) :13 熨 (yù) 帖:“ 沧海桑田”的略写。喻世事变化很大。物质表面因风化而损坏;侵蚀。坍:倒塌;圮:毁坏。因倒塌而毁坏。自古以来一直都没变化。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寂寞;冷落。突然,出乎意外。多而杂乱。( 指言论、事情方面)。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严格地遵守。非常焦急。心里平静。 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 1530 年,是明清两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生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作者简介学习重点课文研读拓展阅读作品大观课后练习 授及其夫 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 1983 年 和 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关于作者史铁生 北京市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1951 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 学习重点一、体验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及其家人 内心的悲苦。二、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深切的母爱。三、揣摩恳切、深沉的语言。 思考1 、 作者瘫痪后,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由消沉到小说 获奖,取得成功,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2 、关于地坛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当时的何种心态?3 、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一种情感?4 、学习这篇散文 ,可值得借鉴的有几个方面? 作者瘫痪后,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由消沉到小说获奖,取得成功,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