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是与格律诗相对应的。它不受格律的限制,诗的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但要求有鲜明的节奏。不过,它的节奏不是表现在固定的音节单位上,而是随感情的起伏变化体现在口语的自然节奏上,一般不押韵或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近代现代诗的创始人,对我国的现代诗的发展影响很大。上个世纪“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我国现代诗体得到广泛流传,占了新诗的主导地位。郭沫若、艾青、戴望舒、臧克家等诗人是现代诗的优秀代表。 •现代诗要求有鲜明的节奏,即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而体现出来的鲜明的自然节奏,自由地押韵。但散文诗则不这样,不要求有鲜明的节奏,完全是散文式说明性叙述性语言,有的用象征,有的用隐喻,语言凝炼,诗味浓郁,寓意深远。 作者与背景: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闻一多、徐志摩、等。他们不满于 " 五四 " 以后 " 自由诗人 " 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 " 三美 " 主张,即 "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 " 新格律诗派 "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 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 " 新月派 " 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 1930 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 " 健康 " 、 " 尊严 " 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 " 纯诗 " 的立场,讲求 " 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 " ,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