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作为宋词创作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 ;而他的词,也被评价为“龙腾虎掷。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 1176 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远望绵延不绝的青山,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像那青山般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 李勉登郁孤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暗用典故。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 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 “ 郁”有郁勃、沉郁之意, “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立的高台。词人调动这三字开篇,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 郁孤台下面的清江水,昼夜不停地向西北流去。日子随着流水一天天流去了,但中原仍陷于敌手,恢复无期。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经过这里,他们都禁不住洒落了多少眼泪呀! “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向北遥望故都,可惜被前面无数的青山遮挡住了。 “山”是多么可恶呀!“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青山”能遮住行人的望眼,使他望不到“长安”,但却阻挡不住江水向东北顽强流去。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周济说是“借水怨山”,说得是用比兴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