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必修 14.3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教学设想 1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2 、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3 、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二、整体感知1 .写作背景介绍2 .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 1 日在预定着陆时间前瞬间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燃烧,飞船上包括一名以色列人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 年 02 月 02 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时解体1 【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2 .【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