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一百五十年常销不衰的绿色心灵圣经,它与《圣经》等同时被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 我二十二岁,既不幼稚,也不成熟。我经常困惑于我的生活现状。 我二十二岁,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看的书比之前二十年我所看的总和还要多,因为我正在迫切地寻找些什么。 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也许是一种指引,也许是一种轨迹,又或者是一种信仰。当梭罗带着那把借来的斧子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在那里修建了小木屋,度过了两年时光之后,他带着感悟“堆砌起了众多的单词”,于是便有了《瓦尔登湖》。 据说,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四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颇为相似。看来还真有对好东西死都舍不得的人。 • 我不会浪费时间来赞叹这本书的伟大,因为能用的词汇早被梭罗迷们用光了。我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多地读,并且思考。 • 我可以确定,它有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些东西。那是什么?我依旧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它们在我的心里,已经具象为那座湖畔的小木屋…… • 初读这本书,只见到琐碎的生活细节,文字也有些拗口,看上去很平庸。但渐渐读下去,便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美丽的湖光山色连同梭罗的心境与思考一同呈现在眼前,只觉得美不胜收。• 然而,这就决不是一本仅有美景和杂感的散文集。它是一本哲学论著。 • 梭罗受东方哲学思想影响很深,“古代的哲学家们,有中国的、印度的、波斯的和希腊的,都是同一种格调的人物,他们的外在生活贫困无人能比,而内心生活的富有谁也难敌……”可以想见,他崇尚内心财富,并且身体力行:他读书、思索、远离尘嚣、心境恬淡地生活。 —— 《瓦尔登湖》的启示亨利 · 戴维 · 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 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在 19 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富勒都是“简朴生活”的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瓦尔登湖》中的描写充满诗意的情趣。它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切都只是平平道来,就像瓦尔登湖那样子,淡、感性和透明,给人视觉神经的冲击和心灵感受。只有当作者涤除了所有尘世的杂念,与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融为一体,才能对那一泓如许清澈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