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 1 课时 目标定位 1.了解与孟子有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凶、数、胜、夺、检、发”等)、虚词(“于、而、然”等)的意义和用法,辨析“无、颁、涂、莩”等通假字。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品味多用排偶句的论辩风格。 4.了解孟子施行王道、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和具体措施。 基础精练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移其粟.于河内( ) ②谷不可胜.食也( ) ③数罟..不入洿.池( )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⑤鸡豚.狗彘.之畜.( ) ⑥弃甲曳.兵( ) ⑦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⑧庠.序( ) 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⑩颁.白( ) sù shēnɡ cù ɡǔ wū yì tún zhì xù yè shù xiánɡ sānɡ bān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直不百步耳: ②无失其时: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涂有饿莩: 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直”同“只”,只是,不过。 “ 无”同“毋”,不要。 “ 颁”同“斑”,“ 颁白”指头发花白。“ 涂”同“途”,道路。 “ 检”通“敛”,收敛,积蓄。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然 河东凶亦然. 然.而不王者 填然.鼓之 ②之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未之.有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代词,“这样”; 代词 ,“ 这样”; 词尾助词 ,“…… 的样子”。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无义;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 代词,代前面所说的事; 代词,代前面的“人”。 ③于 寡人之于.国也 移其民于.河东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④何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介词,“对、对于”; 介词,“到”; 介词 ,“ 比”; 介词 ,“ 在”; 介词 ,“ 跟、同”。 为什么,作谓语; 代词,“怎么样”; 代词,“什么”。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①填然鼓之: 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③养生丧死无憾: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鼓” ,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 击鼓”。 “ 五十步” , 数量词用作一般动词,“跑了五十步”。 “ 生”、“死”,都是动词用作名词 ,“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