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历史 ( 全国专用 )考点一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五年中考1.(2018 新疆 ,4,2 分 ) 清末状元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以下内容与他有关的是 ( )A. 修建京张铁路 B. 创办大生纱厂C. 研制工业纯碱 D. 编写《海国图志》答案 B 本题考查张謇和大生纱厂的建立。甲午中日战争后 ,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 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B 项符合题意。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 排除 A 项 ; 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 研制出工业纯碱 , 排除C 项 ;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 , 排除 D 项。2.(2018 安徽 ,5,2 分 ) 下图是 1912 年 1 月 1 日出版的《申报》 , 其表明《申报》 ( ) A. 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 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 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 是革命派的机关报答案 C 本题考查《申报》的创办、刊载内容、社会影响、地位。据出版时间“ 1912年 1月 1 日”及刊载内容“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今日履任”等 , 可知 C 项符合题意。《申报》创办于 1872 年洋务运动期间 , 排除 A 项 ; 《申报》刊载有新闻、评论、广告等 , 是当时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 , 排除 B 项 ; 当时革命派的机关报是《民报》 , 排除 D 项。疑难突破 材料型选择题有时会附加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来增加试题的难度 , 转移注意力 ,干扰正常思维 , 学生往往会被误导。因此 , 在分析题意时要全面理解题干的中心思想 , 尽可能地排除题干中的无关信息。要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判断、比较 , 从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3.(2018 北京 ,13,1.5 分 ) 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 ( 单位 : 次 ) 。材料反映出 ( )A. 等级观念的消失 B. 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1889 年5449110001926 年14 600003 4593 936922答案 D 材料表明“汽车”“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 , 逐渐取代“马车”“轿子”等传统交通工具 , 体现了交通工具的近代化。4.(2017 新疆乌鲁木齐 ,7,2 分 ) 自开展“双创”活动以来 , 创业者、创新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和偶像。一百多年前 , 曾有一位清末状元积极创业 , 提出了“实业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