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中考历史 ( 全国专用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五年中考1.(2018 安徽 ,6,2 分 ) 有学者指出 , 在中西文化经历了 70 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 , 出现于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 , 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 )A. 袁世凯独裁 B. 北伐战争爆发C. 新文化运动 D. 黄埔军校创立答案 C “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指 1911—1920 年 , 结合所学可知 , 这一时期在中西文化的撞击和交汇方面出现了新文化运动 , 故选 C 项。 A 、 B 、 D 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误区警示 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以及记忆重大史实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指 1911—1920 年 , 实际解题时学生往往会误认为是“ 1920—1929年” , 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原因就是混淆了“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概念。2.(2018 河南 ,5,1 分 ) 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 , 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 , 合之者则接受、信仰 , 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 魏源 B. 严复 C. 孙中山 D. 陈独秀答案 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D 项符合题意。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排除 A 项 ;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 排除 B 项 ;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 排除 C 项。知识归纳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 , 编写《海国图志》 ,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 译著《天演论》 , 书中“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 在当时的中国 , 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 , 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 领导辛亥革命 , 推翻了清朝统治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 ,7,1 分 )1918 年 , 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 , 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 ) 答案 A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人物图片的识别和记忆能力。选项中四位人物依次为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和胡适。 1918 年 ,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