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材以“爱我中华”为落脚点,突出弘扬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有关“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等要求。 一方面,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有外来的和本土的,有进步的和落后的,有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交荡之势。 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还处在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动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 、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 、知识目标: 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了解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 ——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难点: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教 学 活 动 设 计(第一课时) 2002 年 12 月 3 日,在蒙特卡洛世界博览会申办现场,中国代表团向与会人员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赢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也迎来了“ 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的好消息。 一、中华文化大盘点 如果你们是此次出访蒙特卡洛的中国代表,在介绍中华文化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5000 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像一条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到未来,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 你能选择一些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事物,说说它们的现在和过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合作探究:为什么这些事物经过了岁月的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