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2010·扬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线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解析: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固态的钨直接变成气态的钨,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是由液态的酒精到气态的酒精蒸气,也属于汽化;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 答案:C 2.(2010·宜昌)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 A.沸点低 B.凝固点低 C.密度小 D.比热容大 解析:水银的凝固点是-39 ℃,在南极会因为气温太低而使水银凝固,无法进行正常的温度测量;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故选 B. 答案:B 3.(2010·滨州)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冰雪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是吸热过程;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可见 C正确. 答案:C 4.(2010·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解析: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和一般的放大镜是看不到的,因此能够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现象都是看不见的微粒.像题目中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老远能够闻到酒香却看不到酒的微粒,用盐腌咸菜我们看不到盐微粒是如何浸入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我们也看不到微粒是如何跑到空气中的,这些现象都属于扩散,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而尘土满天时尘土的微粒我们可以看见,所以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 答案:C 5.(2010·莆田)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