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学习重点:(1)真理的特点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真理的相对性。如何理解认识在循环往复中前进与发展。学习过程:【任务一】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完成下列要求,思考一般认识和真理的区别。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铜球在空中落下得慢,于是它得出一个结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速度快。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1589 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的面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 1900 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牛顿为了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原理,做了真空管试验,发现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同时落地。如果不考虑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均不会落地,而是漂浮在空中。1、什么是真理? 2、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认识,谁的认识是真理?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任务二】结合教材,完成要求,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对自由落体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怎样的趋势?2、上述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任务三】独立总结本框世界观及方法论【任务四】学习检测:1.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讲是因为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