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 1 课时 体味文化【课前预习】一、文化“万花筒”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在。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和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的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探究二】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违背了文化的什么特点?提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探究三】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角度看,这些观点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当堂检测】1.“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③ 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他的举手投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