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体味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课前预习案教材助读基础知识定位(在课本上找到相关知识,并用色笔标注)•1。从自己对文化生活的感受,说说文化是什么——内涵?•2。你是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的——特征?•3。文化对社会、个人有哪些作用——作用? 课堂探究案(一)感受文化现象大家一起说:(1)你参加过哪些学校的文化活动?(2)看看我们的校园存 在哪些文化现象(如教室、寝室。。。。。)?(3)阜阳有哪些著名古代文化?(4)自己的老家文化有什么特色(饮食、艺术、民俗)?(二)探究文化内涵你同意他们三个人当中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说说你对文化的理解。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所说的内容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只是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理解文化的含义,应该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看。文化的外延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凡是符合文化定义的各种事物都称之为文化的外延。上述三位同学对文化的理解是从外延的角度来说明的。李明所说的“课本上的内容”属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认知型文化内容,王云所说的摄影作品、文艺节目等属于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艺术型文化内容,张成所说的市民文明公约属于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文化内容。(三)探究文化特点:1.思考:教室外的仙人掌花在荒郊野外是不是文化?清颍苑中灵壁石在地下未采之前是不是文化景观?这说明文化什么特点?2.情景模拟:背景: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活动:二位学生(男女各一人)表演迟到者不同的进门方式,(女学生,轻轻推开门,然后关上,男生重重推开门,若无其事走向自己位子)其他学生观察,点评:谁有文化?思考:那这个重重地推门且不关的学生是不是就没救了?不是。如果老师和同学提醒他一句话,他回头轻轻关好门。也就是说,人的文化素养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经过大家的提醒,男同学的素养就提高了。这启示我们如何提高文化素养?试一试: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