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观的逻辑构架和深远意义20 世纪后半叶,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眼光,考察了二战以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敏锐地洞察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大潮,准确地分析世界格局的历史转换,科学地把握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形成了自己的时代观。邓小平的时代观是科技革命时代特征论、世界格局转换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的有机统一。它深刻地揭示了科技革命大潮——世界格局转换——时代主题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趋势的科学判断,对于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重要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具有长远而根本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时代观的逻辑构架 邓小平的时代观是科技革命时代特征论、世界格局转换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的有机统一。它深刻地揭示了科技革命大潮——世界格局转换——时代主题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 科技革命时代特征论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现代科学发展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进入 70 年代以后,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先导的新科学群,以微电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群的出现为标志,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场深刻的科技革命。邓小平以战略家的敏锐目光,密切关注着新科技革命大潮,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观和时代观的基本原理,以科技革命的时代特征为焦点,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 第一,当今时代是科技革命的时代。邓小平在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两种迥然有别的发展时期:一个是科学技术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常规发展时期;另一个是科学技术质变时期、飞跃时期,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存在形态、理论方法、社会功能发生大变革、大改革、大飞跃的科技革命时期。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当今时代处于现代科技革命新潮头的科学判断,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现代科技革命的鲜明时代特征。 第二,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1988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深刻揭示了 20 世纪后半叶现代科技革命的本质特征。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使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层面发生了划时代的大发展,而且使整个生产力大系统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全球性的系统功能,成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