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及其重要见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到该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2、能力目标: 结合中华文化特有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三、教学方法讲授、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训练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 )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一) 古代辉煌的历程1、结合课本思考探究一与探究二你的感悟是:2、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自己独特的的辉煌历程殷周(起源 )——春秋( 初步形成 )——秦( 促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进一步发展 )——隋唐( 全盛 )——宋元明( 延续 )——明清( 面临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消亡,有的衰落,有的融入其他文明,而起源于( 黄河、长江流域 )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 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和无穷的( 魅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存传的原因:(阅读课本了解)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原因:汉字的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的成分。② 意义:有利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