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备课资料1

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备课资料1_第1页
1/2
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备课资料1_第2页
2/2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备课资料 12.古代汲水瓶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种新石器时代(距今 6 000 年)使用的汲水瓶,它的特点是底尖、腹大、口小,系绳的耳环设在瓶腹稍靠下的部位(如图 3-1-8).图 3-1-8 古代汲水瓶当汲水瓶空着时,由于瓶的重心高于绳的悬点,它就会倾倒;把它放到水里,水就会自动流进去.当瓶中汲入适量的水(达到瓶容积的 60%~70%)时,瓶的重心降到绳的悬点以下,一提绳,汲水瓶就会直立着被提上来.如果瓶中的水太满,瓶的重心又高于绳的悬点,瓶会自动倾倒,将多余的水倒出.这种汲水瓶巧妙地通过重心变换,使得汲水方便、省力,又能控制汲水量,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3.我国古代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在我国古代著作中,对于力和运动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远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就有这样的记载:“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也.”就是说,马已停止用力,车还能向前走一段距离.这里虽然没有得出惯性的概念,但是已经注意到了惯性现象.在《墨经》里,还给力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在《经上》第 21 条里说:“力,形之所以奋也.”这里的“形”就是“物体”,“奋”字在古籍中的意思是多方面的,像由静到动、动而愈速、由下上升等都可以用“奋”字.经文的意思是说,力是使物体由静而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在《经说》里又说:“力,重之谓.”这说明物重,是力的一种表现.从这条经文来看,的确可以说我们的祖先在 2 000 多年以前,已经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开始了正确地观察和研究. “力”在甲骨文中像一种耕地的农具——耒耜,在一根削尖的木棍下部绑着一根短横木使用时手持木棍上端,同时用脚踏横木,使劲戳进土里,再压柄翻土.(图 3-1-9)图 3-1-9 甲骨文“力”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一书《状留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且圆物投之于地,东西南北无之不可,策杖叩动,才微辄停.方物集地,一投而止,及其移徙,须人动举.”就是说,圆球投在地上,它的运动方向,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是不一定的,但是不论向哪个方向运动,只要用手杖加上一个微小的力量,就会停止运动;方的物体投在地上就会静止,必须人用力才能使它发生位移.这里说明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也说明了物体的平衡和它的受力的关系.王充还提出:“车行于陆,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这段话说明了在一定的外用心 爱心 专心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越困难.4.单腿怎么立不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备课资料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