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学习目标】1.体验残疾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及残疾人家人内心的悲苦。2.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深切的母爱。3.熟读课文,揣摩恳切、深沉的浯言。 【重点和难点】1.感受作者的情感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 年生于北京。1967 年初中毕业。1969 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 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 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 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长篇小说《务虚笔记》。2.课文主要内容本片课文的内容涉及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深邃而精辟,在感情处理上沉郁而厚重,文笔优美而坦诚。全文的总体感情发展是追寻,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寻的开始,后半部分是答案的出现。这篇散文凝聚着作者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作者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体验传达给读者,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成语释义恪守( ) 窥探( ) 熨贴( ) 坍圮( )恓惶( )猝( )不及防: . 亘古不变( ): . 专心致志: . 【阅读训练】(一)阅读文段完成 1-3 题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自从那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