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 必修第一册]13《赤壁赋》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4、培养自己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学习难点】1、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学习过程】一、课前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赏析: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