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3. 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手法。4. 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5.掌握孟子的一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语。【重点难点】1. 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归纳掌握“以、而、之”等意义及用法。 2.背诵整篇课文。【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任务一:检查前 4 段的背诵。任务二:研读第三部分,积累文言字词句式。1.解释重点字词. 不违( )农时 斧斤以( )时入山林 谨( )庠序( )之教 申( )之以孝悌之义( ) 然而不王( )者 王无罪( )岁 狗彘食( )人食( )而不知检( ) 涂( )有饿殍而不知发( ) 2、翻译重点句子.(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3.思考作答。 (1)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请找出并画出三组排比句。 (2)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请找出并画出三组排比句。 任务三.课堂拓展下面文字选自《孟子》,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孟子见梁惠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①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②矣。天油然③作云,沛然④下雨,则苗浡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提示:这一章孟子论述了“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思想。孟子主张国家统一。实现统一,孟子反对杀人,也就是反对战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也就是行仁政者能统一天下。[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出来以后,对人们说:“远远打量,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以后,也看不到足以令人敬畏的气势。他蓦地问我:‘天下要则那样能够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归于统一就会安定。’‘那么谁能统一天下呢?’他又问道。‘不随便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我回答道。‘那么又有谁来追随他呢?’他又问。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愿拥护他的。您知道禾苗的生长情况吗?如果七、八月份久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