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俞孔坚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目标:了解景观设计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2.审美目标:欣赏歧江公园设计之“美”,享受创造的理趣。3.文化目标:领会设计意图,感受设计者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激趣导入 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俞孔坚教授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站在人文的立场上,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注意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让人们在足下的野草、足下的土地上获得了诗意的栖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份“诗意的栖居”。《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歧江公园的设计过程,请根据图中已有文字内容,概述文章要点,在①②③处填出相应内容,初步感知文章。答案 ①理解文化与传统 ②尊重自然之美 ③再利用微任务活动一 了解景观设计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在说明整个设计过程时,将文章分成了五个部分:“理解场地”“理解文化与传统”“理解自然”“理解设计”“几点遗憾”。请根据提示,在横线处填出相应的内容,梳理这五个部分的具体内容。(1)具体的设计过程说明:第一部分:理解场地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如“水体与变动的水位”“古树保护与防洪要求”“厂房、机器与历史”。因此,作者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的一些考虑。第二部分:理解文化与传统强调了设计中如何理解文化的问题:体现脚下的文化,摆脱设计思路上的三大诱惑。第三部分:理解自然说明的是设计中要表现野草之美,是对自然的尊重,是自然之美的展现。第四部分:理解设计讲述了设计的三条途径: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再利用和再生设计。在“再利用”环节中,又较为明晰地说明了“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船坞、琥珀水塔、铁轨以及烟囱与龙门吊。在“再生设计”途径中,又说明了审慎的尝试设计:骨骼水塔、直线路网、红盒子、绿房子和野草。第五部分:几点遗憾这是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景观设计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表现了设计师严谨的态度。这五个部分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说明:此答案只是示例,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都可以)(2)作者是按照什么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