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积累“是、疾、止、相、过、倾”等文言实词的词义,掌握“无乃……与”、“何以……为”等文言句式。2. 了解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学法指导】1.吟咏诵读 2.品味鉴赏 3.合作探究 【课文助读】1.《论语》简介《论语》共 20 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宋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孔见师冕。(4)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章。2.孔子简介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下降为平民。孔子幼年丧父。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生畜),工作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50 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50 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 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为时 14 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他又是私人讲学形式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背景介绍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课 前【预习自测】1.通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