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学法指导】1、 自主赏析法 2、 自主诵读法 【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约 1151 年),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李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预习自测】1. 诵读本词。2、辩词注音戚戚( ) 憔( )悴( ) 乍( )暖还( )寒3、解释加点的词语戚戚( ) 乍暖还寒( )将息( )憔悴损( ) 课 前这次第( )4.概括词的上下阕内容。 5、本词的词眼是_________。6. 请你提出一两个预习遇到的问题。 【课堂探究】1. 《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试分析这十四个叠字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方法指导:揣摩外在的动作、神态等体现了内在的什么心理) 2. 《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方法指导:体会意象和表达情感的联系) 3、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