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内容提要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康人格的未来建设者,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多年来,由于社会的浮躁心态、人文价值的失落、应试教育、阅读环境以及影视与网络对阅读名著的冲击等,使名著阅读陷入困境,也使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严重缺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借助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我的做法是:(1)通过阅读名著,与作家作品展开平等对话,让作家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熏陶自己,感化自己;(2)借助于文学作品的情节故事,感知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命运归属,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真善美,辨别假丑恶,体验作品人物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魅力;(3)借助于作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感受当地风土民情,了解当时社会现实,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独立处事的能力;(4)从写作技法上,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驾驭语言的工力,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语言感悟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词 文学名著 阅读教学 培养 健康人格先看一个案例:我在讲《边城》一课时,在学生中做了一次初略的调查,要求他们“看过这篇小说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举手。又说“了解作者和故事梗概的请举手”,全班只有三四个。最后我又问,“看过课文节选吗?请举手”,结果举手的也不过七八个人,太出人意料了!然后我告诉他们,《边城》是一篇颇有影响的中长篇小说,1999 年 6 月香港《亚洲周刊》评选出“20 世纪中国文学作品 100 强”,《边城》排名第二,作家沈从文曾经两次被提名参评诺贝尔文学奖,可惜都与诺奖擦肩而过……接着我介绍了作家概况,并把故事情节简要复述一下,然后跟其他班一样安排了一次观影活动。没想到好几个班都反映有不少人睡觉,问其原因,都说“故事情节平淡,画面背景单一,演员不漂亮,没意思,看不起劲”。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使我对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和态度深感忧虑。难道我们的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竟如此庸俗低下吗?一切只为了“猎奇”吗?新课标规定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高中阶段一年应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包括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 万字。可学生连《边城》都接受不了,这是谁之过?小说中所反映的美丽的湘西风景,古朴淳厚的民风以及人物丰富细腻善良纯洁的内心世界竟然不能把我们打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