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题: 赤壁赋 (2 课时) 授课人: 时间: 【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督促学生读懂本文的字词句含义,并自主对内容进行梳理。2、启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并表现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3、让学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达观态度,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诵读 合作探究 延伸阅读【学习过程】一、导入 根据你课前的学习和阅读,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 赤壁 苏轼 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谁能根据我们自学方案中的资料,点出这个案子的关键。 冤案,文字狱。 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于是,在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当他再一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太过平静,他却突然之间把自己化作了千古绝唱。二、逐段品读文章,梳理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思想,并 用声音传达自己的理解。1、学习读第一段,展示自学成果备 注 ( 教 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梳理内容: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画面和人物活动?明确: 画面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活动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面对此情此景,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容、洒脱、自由、高雅……作者也写了他置身此境的感受,那就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诵读实践:请试着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我们对文本的感受。提示:注意重音、节奏,读出意境。点评:随堂2、学习第二段 展示自学成果梳理内容:“饮酒乐甚”是对第一段的概括,那第二段作者的情感是否发生变化了?明确:由乐到悲。什么触发了作者情感的变化?诵读实践:请试着读出这种感情上变化。提示:注意停顿、声调变化。点评:随堂3、 展示自学成果,学习第三段梳理内容:解释“愀”的含义。 容色改变。苏子容色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扣舷而歌——正襟危坐。“客”的这段话联想到了历史人物曹孟德,主要想到他的哪些事迹? 文治 、武功 与赤壁相关的失意和得意的经历这个联想的目的是什么? 和现实的自己形成对比。合作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