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14 逍遥游(节选)庄 子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背诵全文;把握本文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技巧。2.文化目标:深入理解“逍遥游”的文化、哲学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激趣导入 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是我们的生命境界。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的种种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的样子)而飞,其翼若垂(同“陲”,边际)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一说指大海运行。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则将徙于(到)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请概括段意:大鹏将借海运飞向南海。(第二段)《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回旋而上。一作“搏”,拍)扶摇(一种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六月息(大风)者也。”野马(游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抑,或许)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代词,指大鹏)视下也,亦若是(像这样)则已(而已)矣。请概括段意:大鹏飞往南海要凭借大水与大风。(第三段)且夫(表示欲发议论,提起下文。且,连词。夫,句首语气助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载)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放)杯焉(于此)则胶(粘住不动),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乃,就)在下矣,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者,而后乃今将图(图谋)南。请概括段意:以杯水类比事物都有所凭借。(第四段)蜩与学鸠笑(嘲笑,笑话)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