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师说【学习目标】1、 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2、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3、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3、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能准确诵读,借助“教材助读”能够对诗歌整体性的关键问题有一个把握。2、用 20 分钟左右完成“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记忆,认真完成。【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二、了解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三、文体知识“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 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 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四、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