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阅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思考探究,学习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蔺相如、廉颇的形象特点,学习舍小我,顾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 2、3【知识链接】1、 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 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 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2、《史记》简介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 101 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 130 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3、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夯实基础】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缪贤( miào ) 缪公( mù ) 纰缪( miù )、未雨绸缪( móu )] 肉袒( tǎn )列观 (guàn 甚倨( jù ) 睨柱 ( nì ) 佯为 ( yáng ) 衣褐( yì ) 汤镬( huò ) 渑池( miǎ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