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节奏,有感情诵读诗歌。2、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掌握本首词主要内容;3、分析词的意象,把握词的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习情境】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知识导学】 1、这首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可以根据内容给几幅画面加个小标题吗?2、“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在本词中,词人是抓住哪些意象展开联想的?3、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三“点”探究】1、解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话。① 三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怎样的?②它在词中有何作用?③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看”和“忆”字在词中有何作用?3、 熟读课文,思考词的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简要分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含意。5、通过这首词,你能看到怎样的词人形象?【知识运用】1、解释下列词语。(1)风华正茂: (2)峥嵘岁月: (3)指点江山: (4)中流砥柱: (5)意气风发: (6)中流击楫: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1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 年 10 月注:1929 年,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第三次入闽。这次入闽,天高气爽,秋色烂漫,胜利在望。词人的心头充满了喜悦,于是畅抒胸臆,写下了这首情景交融、脍炙人口的词作。(1)这首词哪个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特征?这个字使你联想到了《沁园春 长沙》中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颂扬秋天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