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5课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 第5课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24
高中语文 第5课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24
高中语文 第5课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学案_第3页
3/24
第 5 课 荆轲刺秦王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刘向(约前 77—前 6),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作品 《新序》《说苑》《列女传》,整理《战国策》。评价 为我国目录学之祖。(一)背景链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 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 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 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 222 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 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 年灭燕。(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 12 策,33 卷,共 497 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Ⅱ.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之贱称、谦称和敬称1.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1)竖子:“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2)小子:“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2.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5课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