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有关资料一、参考课题1.从《故都的秋》看历代文人的悲秋情怀2.“对联”历史小考3.“名片”溯源4.说说古人的“稿费”5.“情人节”的来历6.说说扑克牌7.中国古代人痘接种术探源8.___________姓氏源流考9.说说古人的成人仪式10.古今发型趣谈二、天安门前说“华表”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它已经成为我们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禹时代就出现了。最早,可能是人们用木桩作为标记。《尚书·禹贡》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史记·夏本纪》说是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这都是说禹带领众人砍伐树木,留下树干,作为测量山川形势的标记;此外,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标;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这在历史典籍中是有记载的。《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例如《汉书·贾山传》就有“(秦)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安”的话,“退诽谤之人”就是指的斥退提意见的人。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这在晚近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实例。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时期,就曾于天命五年(1620)六月“树二木于门外,有欲诉者,书而悬之木,览其颠末而按问焉”(蒋良骥《东华录》卷一),这当是“诽谤木”的遗风。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