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囚绿记一张发黄的旧照片,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 34 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那个时候的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当年,陆蠡经常眺望山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渴望在宁静中放飞心灵的憧憬。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顽强。而陆蠡也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让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追求。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1933 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部散文集。曾翻译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上海,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的工作。1942 年 4 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 34 岁。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本文写于 1938 年秋,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留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他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他怀念起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固执地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这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作者在常春藤身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1.孤岛文学“孤岛”指 1937 年 11 月至 1941 年 12 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 1941 年 12 月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此时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孤岛文学”。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要注意:① 立意要明确。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要注意在立意上下功夫,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② 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文章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③ 类比要恰当。所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