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常识·速览]坚贞的爱国者——陆蠡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原名陆考原,陆蠡是他的笔名。1932 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 1942 年 7 月 21 日被日本宪兵杀害,年仅 34 岁。陆蠡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烽烟四起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之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整体·感知]《囚绿记》通过写作者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文脉·梳理]① 寻绿 ②放绿[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 8~11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 8 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2.第 10 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品质? 3.“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结合语境,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4.第 11 自然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 二、阅读课文第 12~14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与前文的哪一句相照应? 6.联系上下文,说说“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中“珍重”的深刻含义。 7.第 14 自然段中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话题·互动]话题:对于本文主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本文的主题的?说说你的看法。学生甲:常春藤象征作者不畏强暴、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专制的黑暗的旧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囚绿”象征中华民族被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