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目标】1、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链接>1、简介作者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孟子的主要思想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重要基础夯实>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 piǎo (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 wū ( )池 (5)无( )失其时 (6)谨庠( )序之教 1(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 tì( )之义 答案:(1)yè(2)涂 tú 通假字,同“途” 莩 (3)tún zhì xù (4)cù gǔ 洿(5)无 wú 通假字,同“毋”(6) xiáng(7)颁 bān 通假字,同“斑”(8)悌 2.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词类活用 (找出并指明用法)(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树之以桑 〖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5)王无罪岁 〖罪〗归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8)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