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3课 咬文嚼字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3课 咬文嚼字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15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3课 咬文嚼字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15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3课 咬文嚼字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学案_第3页
3/15
第 3 课 咬文嚼字(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1922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为《中学生》)杂志。1930 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 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1946 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作品 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评价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二)人物轶事朱光潜三立座右铭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第三次,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一)背景链接《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二)常识整理1.古代重量单位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2.古代容量单位才高八斗。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3课 咬文嚼字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