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 初步学习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张洁(1937—— ),生于北京,原籍辽宁,1960 年毕业于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国家一级作家;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作家。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多种语言,近 30 部译本。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于 1981 年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获全国第 2 届茅盾文学奖。《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 1978、1979、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证。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幽雅醇美。她的许多小说意境储蓄深沉,文笔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副副“淡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黄秋耘语)。2.了解创作背景张洁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笔法出现在当时浸泡着泪水、呻吟着苦楚的伤痕文学之中显得特别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描写的重点已从十七年时期所强调的社会、政治、历史层面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从而给被被僵硬政治话语束缚太久的当代散文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风,有力地推动了 20 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的浪潮;二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洋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以往的文学作品,表达的大多是一种社会批判、政治批判,较少有人像张洁的散文这样从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去再现苦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洁可以说是当代散文领域少有的一位直面苦难、咀嚼苦难并以苦难的本体形式感染着读者的散文作家。3.熟悉文本,自主朗读。要求:首先,个人快速熟悉全文,扫除阅读障碍,包括字词、语句的大概理解等。其次,思考如何朗读,才能读出“味道”。(1)语音:1汗流浃(jiā )背 焦灼 (zhuó ) 谷穗(suì ) 入不敷(fū )出颤(chàn )抖 干瘪(biě ) 量( liáng )具颤(zhàn )栗 瘪(biē )三 量(liàng )体裁衣 (2)词语释义。汗流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