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课 变形记(节选)本课话题——亲情一、从课文中积累格里高尔变形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好像一切亲情都淡化了。二、从生活中积累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充满着欢乐、希冀、关爱;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三、从名言中积累1.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2.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老舍《四世同堂》3.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4.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5.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一、作者简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自1917 年开始咯血,至 1924 年 6 月病逝,只活了短短 41 岁。他的作品被视为继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以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他揭示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苦痛、孤独感,以及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激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判决》《饥饿艺术家》。二、背景回放解剖扭曲的人性1914 至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了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和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