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永远胜利者的三个步骤 2000 年悉尼奥运会男子 130 公斤古典式摔跤决赛场上,一位旷世英雄悲怆地踏上了他的英雄末路,一代英豪、威风八面的亚历山大·卡列林输了。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竟然那么孤独和无助。失败来得如此突然和可怕,他绝望地哭泣。 他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在 1988 年汉城奥运会、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卡列林连续三次夺得了男子 130 公斤古典式摔跤金牌。不仅如此,在此次失败之前,他还保持着 13 年不败的战绩,并在世锦赛和欧锦赛中分别夺得 9 枚和 12 枚金牌。这样的战绩,在现代体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然而这一切在此时此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落幕时分。 这是一场没有一个人认为卡列林会输的比赛。在比赛结束后他甚至听到战胜自己的对手在不停地自言自语:“这是真的吗?我怎么可能会赢呢?” 卡列林呆呆地站在比赛台上,一切都恍如梦中。观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但不是送给他的;闪光灯频闪,也不是闪向他的;他从被人景仰的英雄一下子变成了无人理睬的可怜的失败者。 心情沮丧到极点的卡列林在奥运村孤独地徘徊着,最终走进了他的长辈、好友鲍里斯·斯帕斯基的房间。斯帕斯基同样是一位拥有过辉煌的人,他是国际象棋历史上最伟大的棋手之一,第十位世界冠军获得者,然而在 1972 年的世界冠军赛中惨败于菲舍尔,从人生的顶峰跌入了谷底。 “我被打败了,我现在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卡列林悲伤地对斯帕斯基说道。 “我的朋友,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想和你探讨一下有关胜利者和失败者的问题,这对你和我都非常重要。”“是的,尊敬的斯帕斯基,我现在非常需要你的帮助。”两人来到奥运村的一家咖啡店,开始了交谈。 “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因为我也有你完全一样的遭遇。直到今天,那一幕还清清楚楚地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在 1972 年的雷克雅未克,菲舍尔从我的手中夺走了世界冠军的称号,从那以后,整个世界都把我看作是一个失败者。” 卡列林深有同感地问道:“那么你认为你是什么呢?” “我是我认为的我。” “什么?” “无论作为胜利者的我,还是失败者的我,我就是我。我始终认为,输和赢不是我的标志,而只是对我所做事情的一种表达,弄明白这个区别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输赢的本质看得更清晰一些。” “您能说得再明白一些吗?”卡列林问道。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冠军,你和我并不永远代表着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