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文:以端砚为人生坐标原点在笔者印象里,端砚是中国传统文人最醒目的标签。任何人,只要和端砚联系在一起,就被烙上了传统文人的印记:家境贫寒却个人清高、身体羸弱却是精神小强;长袍、眼镜、老北京布鞋,再配 上两个红袖添香的小丫环,是我在脑海中给未曾谋面的端砚艺术家葛志文勾勒出的形象。当和葛志文见面时,我无法相信 自己的眼睛:着西装、梳大背头、开名车、住别墅,完全以高富帅的形象出镜。“何时,端砚已显现出这般气象?”眼前的这位,是我采访过的无数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中的一个,却是最另类的一位。这让我不由得对他的发展,对端砚的未来充满遐想。“闲园主人”点石成砚约好的见面地点是在闹市,我以为这儿便是他工作室所在地。上车之后,车辆在熟练的拐过无数大街小巷后。路两旁的高楼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耳畔嘈杂的声响淡去,蛙声鸟鸣声声响起。车辆在田间的一栋别墅前停下,葛志文按了声喇叭,蹲坐在门口的黄狗站起来,向主人跑过来,边吠边摇尾。推开一扇大铁门,只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料在墙角边堆成了小山。葛志文看着散落的石料,眼睛就放射出 光彩,就像逛商场的女孩看到各式各样的衣裳。看到我对石料有兴趣,葛志文也来了兴致:“广东肇庆是端砚人的麦加,我每年,至少要去朝圣一次,这些石料便是我今年从肇庆选回来的。选每一块石料都像皇帝选妃。”说完,他竟然一个人在石头堆里翻弄起来,掂量重量、比划形状、观察纹理……就如同小男孩在检阅自己的玩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视我的存在。在把玩良久之后,他选取了一块石头,抱在手里,穿过鹅卵 石铺就的小径,跨过精致的石拱桥,走进狭小的石料切割室,步伐轻松如走凌波微步,但整个造型却如同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又一次,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端砚艺术家创作时的情形?开料室内,刺耳的声响惊飞了周围树上的鸟儿;飞溅的火星让围观者不敢睁眼;最终, 弥漫的粉尘把我驱赶出开料室。良久,他才从室内出来,摘下口罩,卸下蓝大褂,带我走进了那栋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门帘上是两个苍劲大字:“闲园”。字是诗人俞律的墨迹,而名为“闲园”的二层小楼,就是葛志文的工作室。“方宅十余亩,草 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是葛志文的“闲园”。号称“闲园主人”的葛志文喜欢田园诗那种悠闲的意境:每天睡到自然醒后,在园内浇浇花,逗逗狗,或者接待那些天南海北乘兴而来的朋友;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