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演示实验,理解昼夜更替的成因以及了解物体的偏转现象。2.运用简图掌握晨昏线的有关知识,理解地方时、区时的区别并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新知梳理一、昼夜更替1.成因2.周期:④__________(即一个⑤__________)。3.意义:调节⑥____________,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二、地方时1.地方时(1)定义:因⑦__________不同而不同的时刻。(2)特点:地球由于自转,同纬度地区相比,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⑧______。经度每隔⑨______,地方时相差⑩______小时。2.时区和区时(1)时区:⑪________年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⑫________,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分为⑬____个时区。(2)区时:每个时区⑭__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全区标准时间。世界标准时间为 0°经线的地方时。3.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⑮______的区时,即⑯________________(东经 120°线)的地方时。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力:因自转而导致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2.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⑰____偏,在南半球向⑱____偏,赤道上无偏转。四、地球形状的形成地球自转产生的⑲____________,使得地球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思维激活1.假设地球不自转,只有公转,地球上还有没有昼夜更替?这对地球上的生命有什么影响? 2.一位同学说,在一天内他能过 24 个新年,可能吗?为什么? 3.在北半球靠河边建楼房,最佳位置应在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探究点一 昼夜更替【探究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昼夜更替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按教材 P17活动要求将已备好的材料放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其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据此说明该分界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 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昏线位置的变化,说明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并探究其原因。 3.昼夜和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反思归纳】 昼夜更替【迁移运用 1】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 小时 56 分 B.24 小时零 4 分 C.24 小时 56 分 D.24 小时探究点二 地...